此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下稱草案)進行了審議。
數字化時代,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頻發,已成為威脅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與社會穩定發展的毒瘤。僅依靠治安管理處罰法、刑法、反洗錢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并不足以實現綜合治理、源頭治理。
在這一背景下,反電信網絡詐騙專門立法應運而生,其核心是通過通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聯網治理以及其他防范措施并舉,實現對電信網絡詐騙的全方位打擊。草案擴充了通過減少犯罪發生機會促進預防效果的情境預防措施,并通過細化現有法律規定暢通了新型犯罪的行刑銜接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打擊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的重要舉措。電信網絡詐騙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利益和社會和諧穩定。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對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關鍵環節和制度構建,以及加強法律制度建設等提出明確要求。
據《中國人大》消息,此次反電信網絡詐騙立法,立足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和依法治理,側重前端防范,對實踐中迫切需要的制度安排作出規定,從法律制度層面筑起反電信網絡詐騙防護網,是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又一重要舉措,對于維護社會安定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制定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是“小快靈”“小切口”立法的生動實踐。縱觀反電信網絡詐騙法草案一審稿,全文共7章39條,條文數量雖然不多,卻有著很強的針對性、實用性、有效性。
從規定反電信網絡詐騙各部門職責、企業職責和地方政府職責,到落實實名制,規定電話卡、互聯網服務真實信息登記制度;從規定金融、通信、互聯網行業主管部門統籌推進相關跨行業、企業的統一監測系統建設,推進涉詐樣本信息數據共享到要求互聯網企業移送監測發現的嫌疑線索;從加大懲處非法買賣、出租、出借電話卡、物聯網卡、金融賬戶、互聯網賬號行為,實施懲戒措施到對潛在受害人預警勸阻和開展被害人救助,每一條舉措都“實打實”,讓法律制度更加務實管用。
據介紹,該法律草案的主要內容有:一是規定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的基本原則。二是完善電話卡、物聯網卡、金融賬戶、互聯網賬號有關基礎管理制度。三是建立電信網絡詐騙反制技術措施,統籌推進跨行業、企業統一監測系統建設,為利用大數據反詐提供制度支持。四是加強對涉詐相關非法服務、設備、產業的治理。五是加強其他有關防范措施建設。六是明確法律責任,加大懲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