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職業生涯,扎根電信事業、勤勉耕耘,中國電信江蘇揚州分公司趙強用自己的付出書寫了一個電信人的“產改”堅守,先后獲得江蘇省勞動模范、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
用“情”帶隊伍 他是大家的“引路人”
推動行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必須打造一支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如何打造這樣一支隊伍,趙強給出的答案是用一腔真情帶動一支隊伍。
“裝維工人是電信發展的基石,也是服務客戶的最基層力量。”作為揚州電信客戶維護支撐中心負責人,趙強最大的感觸就是,電信業務要發展,裝維隊伍必須不斷提升、與時俱進。
“過去,裝維主要是裝電話,但隨著電信事業的發展,對裝維隊伍要求越來越高。”趙強說,尤其是近年來,從固話到手機、從窄帶到寬帶、從銅纜到光纖、從撥號上網到千兆寬帶再到服務市民智慧生活,新技術的不斷出現,客戶需求的不斷提升,對裝維隊伍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與之相反的卻是,很多裝維工人文化水平不高。
如何破局?趙強選擇了最“笨”也最有效的辦法:自己學會、再教大家。于是,針對新的技術、新的業務,他每天抽時間查資料,熟悉、保養設備;請教有經驗的師傅,撰寫學習筆記……多年來,他工工整整記下了16本筆記,洋洋灑灑幾十萬字。
學會還要教會,工作之余,他傳、幫、帶,授課2000多課時,培育出2個“創新工作室”,帶出徒弟6000多人,其中有中央企業勞模、揚州工匠、揚州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業務導師”。
用“情”帶隊伍,更要以待遇穩隊伍。在帶領大家不斷提升的同時,趙強對裝維隊伍從分配制度、績效考核等多方面進行改革,裝維工人不僅成為智慧家庭工程師、智能云交付工程師等全能型運營和技術人才,而且工作條件大幅提升。2021年,在趙強的建議下,公司為裝維人員配備了電動自行車;去年,電動車又升級變成了小汽車,在全國率先實現裝維人員交通工具的兩次換代升級,成為通信行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024年,揚州上千人的裝維隊伍人均月收入突破7000元,比2018年增長40%以上,近百人月薪實現過萬,裝維人員的歸屬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極大的提升。
用“心”做服務 他是市民的“熱心人”
走入揚州電信,就會感受到“群星閃耀”,這“星”不是大腕明星,而是一個個奮戰在一線的服務之星。
技術與服務是電信立足市場的根基所在。初次負責裝維服務,趙強發現,裝維團隊不僅人員多,而且年齡、教育程度有很大的差別,服務水平也參差不齊,想要提升服務質量和客戶的滿意度需要一套規范的操作標準。于是,根據自己的研究,趙強提出自己工作生涯的第一個標準化操作模板“五個一”標準,即裝維服務人員上門服務前必須帶齊一雙鞋套、一塊墊布、一張工作證、一個垃圾袋、一張服務評價表。
“五個一”僅是最基本的標準,做好服務還要從“心”做起。趙強要求大家,服務客戶要以心換心,將自己擺在客戶的角度上,思考對方的感受和需求,要做服務市民的“熱心人”。而且,他將“服務滿意”作為考核的重要方面。從條文到制度,從制度到規范、從規范到所有人的共識,于是,一個個鮮活的故事不斷出現:
裝維人員吳立法幫一對老夫妻維修網絡,順便將他們剛買的一袋大米從一樓扛到六樓。兩位老人非常感動,專門打電話到公司致謝。
市區一營業廳工作人員在打掃衛生時發現了一個布包,包內有兩萬多元現金。為了不讓客戶著急,工作人員打開營業廳監控找到失主,并由裝維人員騎車將包送到其家中。第二天,失主就來到營業廳開通了業務。
市民劉女士將一面錦旗送到揚州電信。她說,自己長期出差,家里平時只有父母兩人,前幾天電信工作人員上門檢測網絡時,她的父親突然身體不適,電信工作人員立即放下手頭工作,送老人到醫院就醫。
……
一個個“鏡頭”就是電信服務最好的證明。近兩年,趙強又總結基層實踐經驗,在安裝維護、政企服務等關鍵觸點,圍繞客戶的“急、難、重、新”需求,在全國通信行業率先探索創新推出“感動服務”。《揚州日報》在頭版以“5G時代做好‘6G’服務”為題,進行了重點報道,新浪、網易等國內多家網站轉載。
用“心”做服務,贏得了客戶的信賴,更促進了電信各項業務的發展:近年來,揚州電信的業務市場占有率年年攀升,客戶滿意度年年提高,始終保持行業領先位次。
用“新”助產業 他是企業的“貼心人”
每個產品都有“身份證”,全生命周期可追溯;小巧、輕薄的橘色小車在車間自由穿梭,運送貨物“雷厲風行”;生產線各環節在“智慧大腦”的指揮下,正有序高效完成任務……這是揚州一家制造業企業生產車間的景象,而這個車間,就是趙強牽頭服務、為企業打造的智慧車間。
“原以為一年建好,沒想到不到六個月就完成交付。”企業負責人說,智慧車間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智能化水平與核心競爭力。“從光纜鋪設到設備調試,老趙事無巨細,很多次都是與大家堅守到深夜。”
服務更在細微處。“趙師傅,實在不好意思,現在是下班時間,但我們著急上網發貨,現在網站打不開,能否上門幫忙查修。”不久前,做進出口貿易生意的王老板向趙強求助。由于已是深夜,對方又特別急,趙強趕到客戶公司,經過半小時的忙碌,終于解決了問題。王老板說:“現在,只要企業遇到軟件、網絡等方面的難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強,他就是我們的‘貼心人’。”
“隨著電信業務的拓展,公司的戰略業務由傳統業務向新產品拓展,尤其是通過數字創新賦能千行百業。”趙強說,賦能千行百業服務廣大企業,就是要把最新、最有用的產品技術與企業生產結合起來。“近幾年,我們聚焦揚州‘613’產業體系,攜手各級工信部門走進規上企業,提供精準診斷和有效方案,為城市產業發展注智、賦能。”
服務企業、助力產業,更需要專業的人才。2016年,趙強成立勞模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擴大到30多人,團隊中也涌現出一批勞模工匠和創新能手,孵化出了“姚欣工作室”“楊海龍工作室”,并培養出了中央企業勞模楊海龍、揚州工匠何清清、創新創收能手姚欣等。
目前,在趙強的帶領下,揚州電信加快推進智改數轉網聯,為全市工業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貢獻電信力量。趙強和他的團隊,緊緊圍繞全市“613”產業體系,相繼為752家企業完成“數字畫像”診斷,推薦申報三星級上云企業257家、四星級企業28家、五星級企業1家,合力打造“5G+應用”180家、智能車間及工廠16家、國家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5G工廠1家。揚州電信作為唯一的服務商代表,在全市智改數轉網聯暨專精特新工作推進會上作了經驗交流。
發揚勞模精神,爭當產改先鋒。趙強帶領他的團隊不斷開拓進取,勇于創新,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電信力量,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揚州新實踐中走在前、做示范!